农业生产
阿根廷旱情助力国际农产品价格起飞?
阿根廷旱情助力农产品炒作升温,长期看价格上涨趋势难持续。2018 年2 月以来,我们观察到CBOT 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呈现迅速上涨的态势。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于阿根廷旱情引发的炒作行情;此外,在“原油→燃料乙醇→玉米(美国)”的传导链条中,近期原油和燃料乙醇价格上涨可以提供部分解释。从短期来看,拉尼娜天气消退将导致炒作行情日益消弭;从长期来看,国际大豆和玉米库存消费比处于高位,价格上行缺乏基本面支撑。我们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难以长期持续。
拉尼娜卷土重来,阿根廷发生严重旱情。拉尼娜(La Nina)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全球许多国家形成严重的干旱天气。
2017 年10 月份以来,拉尼娜事件再现并且持续至今。由于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主产区均位于东北部的潘帕斯草原农牧区,而该地区正是发生严重旱情的重灾区,导致2017/18 种植季阿根廷大豆和玉米种植严重受损。一方面,2017 年第4 季度的持续性干旱天气导致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严重缩减;另一方面,2018年1-2 月份降水缺乏导致作物单产显著下降。
机构大幅调低产量预期,大豆和玉米期价涨幅明显。受本次严重干旱天气影响,美国农业部(USDA)等诸多机构纷纷下调2017/18 种植季阿根廷大豆和玉米预期产量。根据最新出炉的3 月份USDA 供需报告,本年度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产量预测值分别为4700 万吨、3600 万吨,相较于上月预测分别下降700 万吨、300 万吨。在机构大幅调低产量预期的背景之下,2 月份以来国际市场上农作物价格的炒作情绪日益浓厚,2 月1 日-3 月8 日,CBOT 大豆和玉米的期货结算价分别上涨了8%、8.8%。
拉尼娜消退叠加库存消费比高位,价格上涨难继续。我们认为,目前国际大豆和玉米价格的上涨趋势难以长期维持。从短期来看,随着拉尼娜事件逐渐消退,我们预计这一波价格炒作行情将日渐消弭。从长期来看,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产量的边际变化对全球的影响较为有限,即使考虑阿根廷产量锐减的影响,2017/18 年度全球大豆和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仍处于历年高位,农作物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
另一重可能性:油价上行带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我们认为,2 月份以来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与阿根廷旱情炒作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受到近期油价上行的影响。2000 年以来,随着生物质燃料使用量激增,石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其中“原油→燃料乙醇→玉米(美国)”链条是最为重要的价格传导路径。2017 年6 月份以来,国际油价涨幅明显;今年1 月下旬以来,燃料乙醇期价明显上涨。我们认为,近期燃料乙醇价格趋势向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2 月份以来大豆和玉米期价双双上涨的现象形成合理解释。
风险提示。灾害性天气消退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