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报告
2015年剑麻产业发展报告及形势预测
前言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现在主要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种植,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占世界硬质纤维产量的2/3。中国于1901年引入剑麻种植。剑麻纤维以坚韧耐磨、质地刚柔、富有弹性、低温下不会硬化脆断、不霉变、耐腐蚀、无毒、无过敏、无污染、防静电等特点应用于多种领域。
国内外剑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国外情况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莫桑比克、中国、巴西、墨西哥、海地、委内瑞拉等是世界十大剑麻生产国,其收获面积约占全球的97%。
1.1.1生产情况
据FAO统计,2013年,全球剑麻收获面积313985公顷,其中巴西收获面积176739公顷、坦桑尼亚32295公顷、肯尼亚40500公顷、墨西哥12000公顷、马达加斯加15850公顷,分别占世界的56.29%、10.29%、12.9%、3.8%和5%。2013年,世界剑麻总产量28.16万吨,其中巴西15.06万吨、肯尼亚2.8万吨、坦桑尼亚3.49万吨、墨西哥1.2万吨、马达加斯加1.9万吨,分别占世界的53.5%、10%、12.4%、4.8%和6.7%。中国1.65万吨占世界的5.9%,居世界第5位。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FAOSTAT)
图1:2004-2013年世界剑麻收获面积折线图(单位:公顷)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FAOSTAT)
图2:2004-2013年世界剑麻总产量折线图(单位:吨)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FAOSTAT)
图3:2004-2013年世界剑麻单产折线图(单位:百克/公顷)
2013年世界剑麻平均单产为8967百克/公顷,世界上剑麻单产最高的地区是亚洲,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剑麻单产最高,2013年单产为47143百克/公顷,是世界单产的5.26倍。
1.1.2 市场情况
剑麻产业在全球贸易中,虽然所占份额不大,但由于其用途的不可替代性和生长环境的约束性,在全球贸易活动中颇为活跃。全世界目前每年对剑麻的需求量约为80万吨,而目前世界剑麻年产量约为40万吨左右,供求缺口巨大。
1.1.3 科技进展
现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剑麻进行育种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墨西哥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剑麻转基因实验的国家,他们以普通剑麻幼叶作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和基因枪等手段,成功的将GUS基因导入普通剑麻,并得到转基因植株。
国外的剑麻加工技术要优于国内的同等技术,坦桑尼亚利用剑麻废渣产生电能,以满足其对电力的需求,促进剑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巴西利用剑麻浆制作酒精燃料。Muthangya Mutemi Mshandete等对坦桑尼亚剑麻产业进行研究,利用大量剑麻脱叶残留(SLDR)产生生物质甲烷,该加工过程在与菌株进行发酵的生物与处理条件下得到极大改善。厄立特里亚利用太阳晒干剑麻浆制成羊饲料。Morcln Juan I采用两种加工方法,从剑麻纤维中提取纤维素和准备纳米纤维素,肯尼亚对剑麻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方面进行技术改良。
1.1.4 产业特点
近10年,受土地资源约束、生产成本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剑麻种植总面积、总产量出现波动,受种植比较效益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生产规模总体呈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全球剑麻生产、贸易向传统生产国和贸易国集中,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巴西、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主要生产大国的种植面积保持增长姿态,巴西剑麻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332.4万亩增长到2013年的425.05万亩,增长27.87%,坦桑尼亚从2003年的69万亩增长到2013年的86.23万亩,增长24.97%。随着剑麻工业化产品用途的多样化,对剑麻纤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普遍重视剑麻纤维的初加工,机械化生产的比例有所提高。
1.2国内情况
我国主要的剑麻品种是H.11648,品种特点为高产,易感病。我国在剑麻病虫害防控方面成绩显著,攻克了剑麻斑马纹病、剑麻茎腐病等剑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但是,近年来剑麻紫色卷叶病和剑麻新菠萝灰粉蚧病危害严重,已成为我国剑麻种植业的重大隐患。
1.2.1生产情况
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都有种植。据农业部南亚办统计,2014年我国剑麻种植面积为44.91万亩。
国内情况我国主要的剑麻品种是H.11648,品种特点为高产,易感病。我国在剑麻病虫害防控方面成绩显著,攻克了剑麻斑马纹病、剑麻茎腐病等剑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但是,近年来剑麻紫色卷叶病和剑麻新菠萝灰粉蚧病危害严重,已成为我国剑麻种植业的重大隐患。
生产情况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都有种植。据农业部南亚办统计,2014年我国剑麻种植面积为44.91万亩。
从农业部南亚办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剑麻种植总面积在2008年最高,达到了65.71万亩,随后逐年下降,到了2014年达到44.91万亩,其中广西种植面积34.96万亩,占总面积的77.84%,广东8.25万亩,占总面积的18.37%,海南种植面积1.35万亩,占总面积的3.01%。
2014年,全国剑麻总产量为11.22万吨,同比增长24.36%。其中,广西7.59万吨、广东3.21万吨、海南0.34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的67.65%、28.61%和3.03%。全国平均单产310.72公斤/亩,同比增长23.73%。
1.2.2 市场情况(进出口、价格、消费等)
2014年,全国剑麻总产值为5.59亿元,同比减少9.7%。剑麻进口量约为3.98万吨,进口值约为5594.6万美元,进口均价1.41美元/千克,同比增长19.67%、38.24%和15.57%。其中,从巴西进口2.42万吨,从坦桑尼亚进口0.75万吨,从肯尼亚进口0.3万吨,从马达加斯加进口0.43万吨,分别占进口量的60.8%、18.84%、7.54%和10.80%。2014年,我国出口剑麻类纤维及短纤和废麻375千克,出口均价0.98美元/千克,出口金额369美元,同比下降99.75%和99.84%,全部出口到新加坡。2014年剑麻单价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干纤维平均最低价6.6元/公斤,平均最高价8.75元/公斤。
1.2.3 科技进展
国内对于剑麻产业的研究体现在剑麻柔软处理工艺、剑麻汁液酿酒工艺、剑麻繁育等。现我国已经建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广西科研院所和各地农垦及剑麻企业为主体的剑麻科研体系,研究范围涉及剑麻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加工和综合利用等领域。2008年初,国家启动了包括麻类作物在内的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剑麻位列其中,目前设立了岗位专家2个,区域试验站2个。近2年主要科研成果有:剑麻培养技术研究,建立了我国剑麻主产区土壤数据库,对不同麻龄剑麻营养分配与累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麻龄剑麻各营养器官大中量元素的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广西农垦积极研发和集成国内外剑麻先进生产技术,取得年均单产纤维572.6公斤/亩的记录,居全球大面积种植剑麻单产首位。剑麻病虫害研究形成一套剑麻抗斑马纹病的鉴定技术,提出了剑麻斑马纹病、茎腐病、炭疽病及灰粉蚧综合防治技术。遗传育种研究开展了高产多用途剑麻品种选育,选育出的南亚1号抗病性强,产量较高,具有多用途开发的潜质。开展剑麻遗传转化研究,完成了800份转基因植株和458份四倍体的大田盆栽培育,活的了部分抗性材料。开展了剑麻抗斑马纹病转基因育种,共获得抗性植株37株,为下一步开展抗病试验准备了有效条件。
1.2.4 产业特点
我国剑麻产业特点可体现为:
(一)栽培区域比较集中,集约化程度高。
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其中主产区广东、广西的剑麻面积和纤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2%和94%。广东和广西剑麻种植与收获已初步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5%。
(二)栽培技术先进,产量稳步增长
通过多年的生产时间,我国已经摸索出实现剑麻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制定了剑麻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剑麻种植业标准化实施,我国剑麻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可达251.12公斤/亩,居世界最高水平。在世界剑麻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减情况下,我国剑麻面积和产量稳步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剑麻收到新病害影响,收获面积有所减少,但是通过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单产逐年提高,产量稳步增长。
(三)产业化经营程度高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剑麻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开发的产品已有20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在国内外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销售网络。主产区如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省区已建立起一批剑麻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以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广东东方剑麻集团、广西剑麻集团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覆盖了全国70%种植户和90%的产品,初步形成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格局。
(四)适宜发展剑麻的热带土地资源丰富
剑麻属多年生热带作物,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部分地区,具有较强的地域约束。我国适宜种植剑麻的土地面积有5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这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农业开发程度低,许多地区尚处在待开发状态,现有种植面积仅占可利用面积的3%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剑麻产业分区域发展情况分析2005-2014中国剑麻生产情况
年末实有面积 | 其中: | 年末总产量 | 单位面积产量 | 全年总产值 | |||
当年定植 | 收获面积 | ||||||
万亩 | 万亩 | 万亩 | 吨 | 公斤/亩 | 万元 | ||
2005 | 合计 | 26.34 | 2.3 | 15.61 | 60200 | 257.33 | 27023.77 |
农垦 | 10.37 | 1.49 | 7.27 | 26126 | 239.33 | 14477.78 | |
地方 | 15.97 | 0.81 | 8.34 | 34074 | 272.67 | 12545.99 | |
2006 | 合计 | 31.26 | 6.56 | 16.72 | 60913 | 243.33 | 33530.96 |
农垦 | 11 | 1.72 | 7.61 | 27623 | 242 | 17765 | |
地方 | 20.26 | 4.54 | 9.79 | 33290 | 226.67 | 15765.96 | |
2007 | 合计 | 57.74 | 2.28 | 31.85 | 75405.5 | 236.79 | 67182.55 |
农垦 | 17.54 | 2.26 | 11.91 | 28993 | 243.43 | 19708 | |
地方 | 40.19 | 0.02 | 19.94 | 46412.5 | 232.82 | 47474.55 | |
2008 | 合计 | 65.38 | 6.38 | 35.95 | 93183.2 | 266.64 | 87534.18 |
农垦 | 18.28 | 1.3 | 12.91 | 31895.9 | 247.06 | 23554.64 | |
地方 | 47.1 | 5.08 | 23.04 | 61287.3 | 278.1 | 63979.54 | |
2009 | 合计 | 61.72 | 2.5 | 34.48 | 97601 | 283.07 | 88109.19 |
农垦 | 17.68 | 0.8 | 12.14 | 31668.8 | 260.76 | 20361.81 | |
地方 | 44.04 | 1.7 | 22.34 | 65392.2 | 295.19 | 67477.38 | |
2010 | 合计 | 57.41 | 1.22 | 35.08 | 77328 | 220 | 45977.3 |
农垦 | 16.46 | 0.47 | 12.81 | 31937 | 249 | 23087.5 | |
地方 | 40.95 | 0.75 | 22.27 | 45391 | 204 | 22889.8 | |
2011 | 合计 | 49.14 | 1.04 | 34.39 | 81689 | 238 | 44367 |
农垦 | 13.3 | 0.16 | 12.02 | 34165 | 284 | 25691.61 | |
地方 | 35.85 | 0.88 | 22.37 | 47524 | 212 | 18675.36 | |
2012 | 合计 | 49.15 | 1.65 | 36.1 | 104922 | 290.64 | 67197.62 |
农垦 | 12.59 | 0.26 | 11.01 | 30427 | 276.36 | 27971.5 | |
地方 | 36.56 | 1.39 | 25.09 | 74495 | 296.91 | 39223.12 | |
2013 | 合计 | 47.42 | 1.2 | 35.93 | 90220 | 251.12 | 61458.86 |
农垦 | 10.74 | 0.37 | 10.48 | 30457 | 290.61 | 24549.77 | |
地方 | 36.16 | 0.48 | 27.74 | 86436 | 311.58 | 31722.7 | |
2014 | 合计 | 45.01 | 0.9 | 36.21 | 112202 | 309.86 | 55925.32 |
农垦 | 8.85 | 0.42 | 8.47 | 25766 | 304.26 | 24202.62 | |
地方 | 36.16 | 0.48 | 27.74 | 86436 | 311.58 | 31722.7 |
数据来源:农业部南亚办统计数据
中国剑麻主产区为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云南和福建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从农业部南亚办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剑麻的种植面积从2005年-2009年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单产2014年达到近十年最高值,309.86公斤/亩,其余年份产量一直不稳定,2010年达到最低点220公斤/亩;全年总产值从2005年-2009年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至今呈波动趋势,但幅度较小。
各主产区剑麻生产情况2005年-2014年我国剑麻主产省份生产情况
年末实有面积 | 其中: | 年末总产量 | 单位面积产量 | 全年总产值 | |||
当年定植 | 收获面积 | ||||||
万亩 | 万亩 | 万亩 | 吨 | 公斤/亩 | 万元 | ||
2005 | 海南 | 2.92 | 0.08 | 1.68 | 5490 | 224.67 | 2501 |
广东 | 6.61 | 1.07 | 5.18 | 23500 | 11243.19 | ||
广西 | 15.54 | 1.15 | 8.67 | 25475 | 196 | 12737.5 | |
2006 | 海南 | 2.89 | 0.11 | 1.7 | 6471 | 254 | 2976.66 |
广东 | 7.26 | 1.26 | 5.2 | 21721 | 278.67 | 14177.3 | |
广西 | 20.5 | 5.19 | 9.8 | 32666 | 222 | 16333 | |
2007 | 海南 | 4.05 | 0.35 | 2.36 | 6700 | 284 | 3082 |
广东 | 12.93 | 1.46 | 8.99 | 20793 | 212.8 | 15594.75 | |
广西 | 37.91 | 18.12 | 44889 | 181.33 | 49715 | ||
2008 | 海南 | 4.1 | 2.51 | 8567 | 341.31 | 4112 | |
广东 | 12.48 | 0.84 | 8.55 | 27900 | 326.32 | 25835.44 | |
广西 | 46.8 | 5.54 | 21.89 | 50244 | 229.49 | 57107 | |
2009 | 海南 | 3.65 | 1.73 | 6052 | 349.83 | 2877.31 | |
广东 | 11.88 | 0.61 | 9.04 | 33274 | 368.08 | 28760.18 | |
广西 | 45.99 | 1.74 | 23.56 | 57735 | 245.06 | 56349 | |
2010 | 海南 | 3.55 | 2.73 | 6624 | 243 | 3180 | |
广东 | 10.7 | 0.34 | 8.2 | 14510 | 177 | 13545.5 | |
广西 | 42.86 | 0.73 | 24 | 55384 | 231 | 29076.6 | |
2011 | 海南 | 2.52 | 2.1 | 5400 | 257 | 4320 | |
广东 | 9.17 | 0.21 | 7.87 | 14318 | 182 | 13602 | |
广西 | 36.67 | 0.83 | 24.28 | 61565 | 254 | 26319.04 | |
2012 | 海南 | 2 | 0 | 1.8 | 5395 | 299.72 | 3900 |
广东 | 8.55 | 0.6 | 7.65 | 31946 | 417.59 | 13554 | |
广西 | 37.95 | 1.05 | 26.55 | 67381 | 253.79 | 49350.12 | |
2013 | 海南 | 1.65 | 0 | 1.5 | 3971 | 264.73 | 2880 |
广东 | 8.55 | 0.6 | 7.5 | 15700 | 205.4 | 15092.47 | |
广西 | 36.7 | 0.6 | 26.85 | 70649 | 263.12 | 43095.89 | |
2014 | 海南 | 1.35 | 0.01 | 1.4 | 3407 | 243.36 | 2725 |
广东 | 8.25 | 0.45 | 7.2 | 32071 | 445.43 | 10854.49 | |
广西 | 34.96 | 0.44 | 27.28 | 75874 | 278.13 | 41730.7 |
数据来源:农业部南亚办统计数据
从农业部南亚办统计数据可以观察到,我国剑麻种植面积与产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西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单产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这三个指标均呈波动态势,2005年-2009年,三个省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至今呈下降趋势。
2014年,以一个麻农种植20亩剑麻为例。按亩产纤维245公斤,纤维单价8元/公斤计算,总收入3.92万元。以自动化生产线出麻率4.8%,割麻费、打麻费分别按每吨73元、76元计算,机耕肥料费500元/亩计算,总支出为2.51万元,收支盈余1.4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5,亩均纯收入700元。
剑麻被抽取纤维后所余下的剑麻汁和剑麻渣可提取剑麻皂素和果胶。剑麻渣中提取的剑麻皂素,国际市场上每吨8-9万美元,在剑麻皂素中再提炼出单烯醇酮和双烯醇酮更是国际市场上的医科新宠,每吨价格约为20万美元。麻渣、剑麻废液沼气还可以用来发电。同时,剑麻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提高丘陵荒地地表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结构、涵养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各主产区剑麻市场情况我国剑麻经营主体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承包为主,种植规模相对集中,组织方式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其余部分为个体农户分散种植。由于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往计划经济的传统习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麻片收购价格未与市场接轨,公司+基地+农户关系未理顺等。
各主产区剑麻加工情况目前,全国拥有各类剑麻加工厂60多家,从业人数5万多人,产值约15亿元。研制开发的剑麻产品400余种,主要包括剑麻纤维、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地毯、剑麻抛光轮、钢丝绳芯、剑麻墙纸及其他剑麻制品等。今年,除部分剑麻纤维直销外,其他大部分纤维加工成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抛光布及剑麻地毯等进行外销。由于品牌信誉好、花色多、质量稳定、销售网络广,中国剑麻产品畅销欧洲、美国、东南亚、中东、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新的剑麻纤维制品的成功开发,剑麻纤维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剑麻的总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另外,近年来剑麻麻渣废水的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发展,用于提取剑麻皂素、剑麻果胶、剑麻乱纤维及生产有机肥,可提高麻片价值100元/吨以上。目前,多家公司从全自动打麻机厂按15-30元/吨麻片计价回收麻渣废水,用于提取剑麻皂素和剑麻果胶,按5-10元/吨麻片计价回收乱麻纤维和用于生产有机肥,除去综合利用工厂的收益,麻片附加值在50元/吨以上。但对于手拉式打麻机分散加工,麻渣废水不集中,难以集中利用,目前剑麻麻渣废水的综合利用基本限于全自动打麻机上。这样计算,全自动打麻机的效益更加明显,并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剑麻作物在各主产区的特点根据农业部南亚办的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我国剑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从2010年开始,种植面积与产量开始小幅度下降,但单产出现小幅度提高。2014年的种植面积为45.01万亩,较2013年减少2.59万亩,但产量提升21982吨,单产提高了58.74公斤/亩。
中国的剑麻制品由最初的单一生产纤维、麻绳发展到目前2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近年来,中国队剑麻及其纤维制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剑麻纤维的生产和进口大国。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加上其他高效短期经济作物的剧烈竞争,目前能够用于剑麻种植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 经济效益下降, 近年剑麻种植面积出现萎缩趋势, 产量增幅受限, 其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中国剑麻产业形势预测剑麻为热带农产品,生产区域有限,资源的有限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剑麻产品的开发。随着世界性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纤维的消费已成为时尚,为了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研究和开发多样性产品是必然选择,现在剑麻制品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中国剑麻产量预测2014年剑麻种植面积比2013年略有减少,2015年种植面积与2014年持平,产量小幅上涨。预计2016年剑麻种植面积将保持在45万亩左右,随着单产的逐渐提高,产量将小幅上涨到12万吨左右。
中国剑麻国内外市场价格预测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下跌,化纤制品的成本也有下降,对剑麻纤维制品将会造成一定冲击,预计国内市场综合价格将低于8元/公斤。
中国剑麻产业发展对策 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主产区剑麻主栽品种仍是H.11648,而该品种除表现一定程度的早衰退化外,正面临新一轮剑麻病害的威胁,每年因病害死亡的剑麻面积达数百公顷,损失严重。种植品种的长期单一及老化退化、抗病高产新品种培育力度不够,严重地阻碍着剑麻生产的发展和剑麻制品的创新。
剑麻经济收益在定植后3年左右才能体现,一般在种植后第6年才打到收支平衡,投资期较长。另外,麻片采收缺乏采收机械,而目前人工费用约为100-120元/吨,种植效益较低。
由于麻片采收用工费用居高,再价格低的情况下,麻农一般不去采收,对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不能保证四季供应,导致加工企业不时出现原材料供应脱节。
新产品开发之后,材料搭配、生产技术等方面仍有提高。此外,对剑麻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足,如要加大对麻渣汁液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4.2 中国剑麻产业发展建议
(一)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品区域布局
我国热区光温水资源优越,但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一些更高效益的作物竞争,剑麻发展的空间不断缩小,因此必须根据剑麻的特色优势,通过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剑麻特色产业带,寻找剑麻新的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剑麻生产向优势区域几种,以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进特色产业带建设,打造剑麻龙头企业,对原有的加工场进行改扩建,按照标准化加工技术规范,在每个产业带配套建设剑麻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建立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升级。
(二)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促进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和产业升级
以剑麻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优势和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加大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针对剑麻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问题展开协同创新和协同推广。
以提高剑麻产量和品质,促进剑麻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剑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高产抗病多用途新品种培育、健康种苗规模化快反技术、剑麻高产优质可持续生产技术、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剑麻重大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控技术、剑麻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剑麻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轻简化技术及设备研制等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剑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行业监管,提高产品和企业竞争力
加强剑麻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及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质量追溯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加强对剑麻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促进市场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当前我国剑麻栽培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民营植麻区管理水平耕地,应加强有关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推广,以农业部高产剑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剑麻标准化种植。
此外,我国剑麻产品市场不规范,加工质量也不稳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因此,应建立强有力的见吗行业协会,协助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自律,在剑麻种植、加工全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贯彻落实标准化生产;依据具体的市场形势,合理协调产品价格;关注并分析国内外剑麻产业形式,在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应对策略;统一开展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增强整个剑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事加强与全球剑麻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品种,促进我国剑麻科技发展;二是鼓励我国剑麻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资本充足、兼并、并购、收购、入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境外拓展剑麻产业,建立海外基地,利用国外的丰富优质的土地资源和十一的气候条件,增强对产业的控制力和攻击力,缓解我国剑麻种植地与人力资源紧缺问题;三是加大对“走出去”剑麻企业的产业政策扶持。对境外独资或控股中资生产企业资产的剑麻运送回国内的应视同国产产品,一律全额返还关税和增值税,也可按境外的我国控股企业自产剑麻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配额的办法予以扶持。
(五)加强产业风险监测预警力度,构建现代剑麻市场营销平台
在当前全球气候异常和经济情况不稳的情况下,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力度及对全球剑麻市场走向的监测,开展产业风险分析,构建产销对接的现代剑麻市场营销平台,是促进我国剑麻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